12月28日,福建省商业联合会在福州召开2014年度会员大会,省政府外办宋克宁主任、省社科联李兵武秘书长、省民政厅民管局郭奇局长、省政府外办叶孝平处长、省政府四办、省商务厅相关部门领导莅会指导。会议总结了2014年省商会工作情况,提出了2015年工作设想,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书长纪玉祥经济学家为福建闽企解读了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
去年,省商会以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省民管局和省社科联领导下,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大局,服务海西经济建设,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历次会议精神,
坚持服务会员宗旨。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狠抓商会行为和作风整顿,加强自身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为会员群众服务,引导会员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扩内需、保增长、求发展”的总体精神,调整经营方向和产业结构,在危机中寻找商机,趁势而上。
2、坚持服务宗旨,进一步加强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和监督力度,加强纪律约束。深化会员各项服务职能,完善各项服务体系网络,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加强了行业自律,帮助会员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力提升会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二)坚定正确的办会方向,创建标准化学会,改进我会工作,增强了生机和活力。加强了内设机构和各分支机构的管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工作纪律,加强了我会党工组的建设,使党工组成为省商会的核心领导。
二、培育福建商业文化和闽商精神。
1、积极开展商业经济理论研究。主动参加海峡论坛平潭分论坛,邀请我会台湾会员企业赴平潭参加“共同家园论坛”。
2、营造学术文化氛围,推动各分支机构开展经济理论研究。加强了我会各分支机构的理论建设,推动各分支机构开展商业经济理论和商业发展战略研究。开展酒文化、茶文化、服装文化、汽车文化、饮食文化、商人文化、商业环境文化、商业经营哲学等商业文化的学习研究,营造了浓厚的商业学术文化氛围,提升了商业行业文化品位和商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建立了我会海峡文化艺术研究院,推进文化产业文化艺术产品商业价值的提升。
(二)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约束,协助规范市场行为。在加强行业自律和引导行业管理方面,探索新的工作思路。组织老字号专家,根据商务部搞好老字号现状和发展情况的调查,配合省商务厅搞好“福建省老字号”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茶馆业评星定级的调查摸底工作,为明年全面开展茶馆业评级工作打下基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焕发出来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会员企业发扬“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闽商精神。与省政府外办联合举办了“提升品牌走天下”论坛和系列活动。鼓励和引导会员企业抱团创造经济效益,提高社会效益,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服务海西建设,自觉规范经济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三、组织会员参加 “9·8”投洽会会、“5.18”海峡投资贸易博览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
1、在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发挥我会桥梁纽带作用,为会员单位牵线搭桥,搞好与参会企业的项目对接和对口洽谈的同时,协助会员搞好商品的促销和家电下乡工作。
2、组织会员立足本省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充分利用美国俄勒冈州友好代表团来闽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契机,举办了与美国俄勒冈州结好35周年图片展,并开展了两省州项目对接。
3、 与澳中商贸合作发展联合会共同组织营销服务中心,拓展闽货的澳大利市场。
4、积极开展法律政策和金融信息咨询,服务会员开拓国际市场。
5、协助搞好合国际投资项目合作和商品贸易中的资信调查,筛选和选择合作项目,帮助会员拓展国际市场。
6、协助省委省政府两个先行区建设,发挥我会台商会员多的优势,积极拓展台湾商贸和旅游合作,加强闽台交流合作,加快两岸统一步伐,服务海西建设。
7、发挥我会今年启动的“中国商务网”和“福建省商务网”为会员企业搭建电商交易服务平台。
四、2015年工作设想
1、贯彻省社科联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以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书写福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篇章》为指导,
发挥我会人才和智力优势,搞好思想库和智囊团建设,为会员提供经营决策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2、拟于台湾商业公会联办两岸服务贸易发展论坛。
3、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民间商会联合举办投资合作论坛。
4、继续发挥我会桥梁纽带作用带领企业“走出去”“请进来”,拓展国际市场拉动内需。
5、配合省政府外办搞好与福建省结好海外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搞好商贸企业间投资贸易洽谈。
6、积极配合中央省委省政府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引导会员企业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市场。
7、利用我省自由贸易区优势广泛开展会员企业产品与世界各国企业的友好往来,开展投资贸易合作。
8、继续加强我会自身建设,服务会员、服务社会、服务政府。
五、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书长纪玉祥经济学家为省商会企业解读了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
坚决执行深化改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决策部署
纪玉祥首先阐述了我国深化改革释放体制红利的战略。我国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他认为中央政府关于“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战略,是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改革开放力度最大的战略部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2.0版”。他介绍说,中国改革开放有三大红利: 第一个是人口红利,我国劳动人口素质高,早在毛泽东时代我国就用世界上最少的经费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让更多的工农子弟都上学,为改革开放作了人力准备,但是近年来工资上涨了,劳动力成本上升了,这个红利“吃完了”;第二个是土地红利,我国原来土地价格比较低廉,经过这些年开发建设,加上基础设施完善以后,土地价格上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土地红利也差不多“吃完了”;剩下红利就是改革我们的“旧体制”。
纪玉祥认为,我国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释放了很大的制度红利。我们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下放,但是这块改革的空间还很大。新一届中央政府审批权已经减免了200多项,但根据纪玉祥的调研,中央政府部门中还有1000多项审批权,他认为只要老百姓能做的、企业能做的、靠市场导向能做的,就不要一直把在政府部门手里。现在的改革开放遇到的阻力与36年前改革开放初期不同,当时改革开放的障碍主要是“左”的错误和多年的思想僵化,现在的改革阻力是利益,包括既得利益集团、部门集团等方面的利益,你动了以后,它就千方百计设置各种障碍。比如某地公路收费,车很多,每天收入巨大,通车多年了至今还在收费,就是部门和集团的利益在那里,一些中央企业也是如此。中央政府下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特别是福建地处沿海,历史基础很好,因此新一轮改革开放,福建可以充当排头兵,先行先试。这次中央决定将上海自贸区进行推广,首先在福建天津广东等地推行,福建抓住这个机遇,经济发展有望上一个大台阶。因此中央决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个决策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至关重要。
纪玉祥特别提醒防范“中等收入陷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处于我国现在的水平,人均GDP也是六七千美元。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拉美这些国家的GDP还在六七千美元这个水平之间徘徊,因此,产生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而美国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则达到几万美元。这给中国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会不会也掉进这个“陷阱”?
纪玉祥认为我国实际上正面临这个危险,而且这个危险之一就表现在收入分配上,我们在居民收入分配上出了问题,弄不好还会重复拉美一些国家的“二八定律”:即20%的高收入人群分配了80%财富,而80%的人民大众只分配20%财富。“二八定律”不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有钱人车有了房子有了啥都有了,就不需要再扩大消费了,因此消费有限;而人民大众需要消费包括养老医疗等等,却没有钱。因此纪玉祥认为中央领导下决心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要领导全国人民迈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历史阶段,跨过这个“坎儿”,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即2049年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这也是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起决定命运的战略部署。
认识市场经济的局限性,迎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到来
根据纪玉祥的观察,到现在为止,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几乎都在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市场资源的配置方面是有效率的,对于市场经济的弊病,过去我们学习宣传不够。市场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波动性等缺陷,这些弊端要靠国家宏观调控来克服。宏观调控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实行还好办,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周期性波动还是不可避免。
目前我们所处的这轮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始于2008年,当年美国房市泡沫破裂,次贷危机爆发产生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并传给了全世界,加上2009年欧洲的债务危机。6年来,美欧危机拖累了全世界,中国也受到严重影响。福建进出口导向企业受到很大影响,产品出口很困难,就是因为欧美这些国家的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他们消费不畅,当前世界各国经济还处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后续影响之下。但是纪玉祥认为,根据有关材料显示,这些危机已经处理了,不能再“使坏”了,本轮经济周期已经到底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他估计,2015年世界经济将开始进入缓慢恢复时期,新一轮经济周期又开始了,希望企业家们要注意分析世界经济走势,积极准备,迎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到来。
“新常态”的可喜现象: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都提高了
纪玉祥介绍说,目前世界经济总体增长比较疲软乏力,但总体已经开始平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3.3%,其中美国2.2%,欧元区0.8%,日本0.9%,中国预计7.4%。截止2014年,我国改革开放36年了,前30年经济连年增长都在10%以上,这在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创造了世界奇迹。当年亚洲“四小龙”(指我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韩国)经济起飞也仅17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没以前那么高,但经济体量大了。2013年GDP达到56万亿人民币(改革开放开始时仅三四千亿元),基数大了,这是个常态,但也来之不易,现在的发展速度7.4%如果按照GDP规模匡算,也相当于原来的10%以上,如果继续保持7.4%的发展速度十年二十年,就非常了不起了。
纪玉祥认为,作为2014年经济关键词的“新常态”,是相对于前30年高速度发展来说的。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也是我们多年来求之不得的目标。因为过去两位数增长的代价是很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粗放经营,全国各地水源、土地、草原、森林受到污染……现在转入新常态后,加紧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向质量和效益转变,看起来速度慢了一些,但是我们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了。
据国际货币基金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7.4%,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7.8%,超过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虽然速度慢了下来,但结构和效益要好于以前。根据我国2014年前三个季度统计,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8.5%,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的主要动力源。以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拉动和投资拉动,现在有了可喜变化,消费拉动超过投资拉动的7个百分点。还有一个可喜的变化,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首次超过工业的占比,而且服务业的占比还在继续攀升。纪玉祥对此深感欣慰地介绍说,短短的一两年,我国经济结构开始优化,转变升级,我国经济新常态是可喜的现象,是值得欢迎的现象,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破解发展难题
纪玉祥认为,每逢经济危机到来,有“危”也有“机”。现在世界范围内正酝酿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给我们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比如前不久阿里巴巴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投资者的追捧,还有光棍节“双11”购物节、红色星期五、网购星期一等购物节点……中外电商带动了购物的全球化,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纪录,标志着当前正酝酿新的商业革命以及新的业态。从历史上看,产业革命往往都伴随着一场商革命、贸易革命,而且商业革命、贸易革命往往是产业革命的先导,因为市场扩大了,消费扩大了。希望企业家们密切关注产业动态,以电子商务为标志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对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和瓶颈是利好消息。
纪玉祥同时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他指出,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了转变增长方式转变观念的时候了,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必将迈过发展路上的“坎儿”,实现小平同志生前提出的“三步走”战略。
福 建 省 商 业 联 合 会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二日